胎儿黄疸是怎么引起的

3万次浏览

刘晗 副主任医师

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胎儿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主要与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疾病、肝胆系统发育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需结合胆红素水平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1、生理性黄疸

胎儿出生后2-3天可能出现皮肤黏膜黄染,与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肝脏代谢功能不完善有关。胆红素生成过多而排泄不足,通常7-10天自行消退。建议家长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定期监测经皮胆红素值,若数值超过正常范围需及时就医。

2、母乳性黄疸

部分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可持续2-3个月,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表现为轻度黄染但一般情况良好。家长需遵医嘱暂停母乳喂养观察黄疸变化,或改用光照治疗辅助退黄,必要时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3、溶血性疾病

ABO血型不合或Rh溶血会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急剧升高。患儿24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可能伴随贫血、肝脾肿大。需立即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严重时需输注白蛋白或换血,可配合使用苯巴比妥片诱导肝酶活性。

4、肝胆系统异常

胆道闭锁、先天性胆管扩张等畸形会导致胆汁淤积,表现为黄疸持续不退、大便呈陶土色。超声检查可见胆管结构异常,需早期手术干预改善胆汁引流,术后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护肝。

5、细菌病毒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可抑制肝细胞功能,引起黄疸伴发热、反应差。血培养及病毒学检查可明确病原体,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同时进行保肝治疗,严重时需输注免疫球蛋白。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记录黄疸出现时间及进展情况。保持每天8-12次有效哺乳促进排便,避免脱水加重黄疸。出生后第3、5、7天建议进行经皮胆红素检测,若发现黄疸过早出现、进展过快或伴有嗜睡、拒奶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出院后按医嘱复查胆红素水平,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