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小孩子打嗝可能由进食过快、吸入冷空气、胃部受凉、胃肠功能紊乱、膈肌痉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热敷腹部、拍背排气、服用药物、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
婴幼儿吮吸奶瓶或母乳时吞咽过急,可能导致空气随乳汁进入胃部。建议家长采用分段喂养方式,每喂食3-5分钟暂停片刻,竖抱拍背帮助排气。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避免摄入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
寒冷刺激会引发膈肌不自主收缩。家长需注意保暖,外出时用围巾遮挡口鼻。室内空调温度建议维持在26℃左右,避免冷风直吹。突发打嗝时可让孩子饮用38-40℃温水缓解。
腹部着凉会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可用40℃热水袋隔衣热敷肚脐周围10分钟,或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血液循环。夜间睡眠建议穿戴棉质腹围,饮食避免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凉性水果等。
可能与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有关,表现为打嗝伴奶瓣或酸臭味。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或磷酸铝凝胶保护胃黏膜。持续呕吐需排除幽门梗阻等器质性疾病。
顽固性打嗝超过24小时需就医,可能与肺炎、脑膜炎等疾病刺激膈神经有关。医生可能开具山莨菪碱片解除平滑肌痉挛,严重者需进行膈神经阻滞术。新生儿频繁打嗝需排查先天性膈疝。
日常应注意记录打嗝发作频率与诱因,喂养后保持直立位20分钟。若伴随发热、拒食、精神萎靡等症状,或打嗝持续超过48小时,应及时到儿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民间止嗝方法如惊吓、按压眼球等,防止造成二次伤害。规律作息与适度腹部按摩有助于预防功能性打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