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儿童接种狂犬疫苗后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饮食、观察症状、补充水分、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热通常由疫苗免疫反应、合并感染、过敏反应、脱水、个体差异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拭儿童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配合退热贴敷贴额头,每4小时更换一次。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考虑温水浴,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擦拭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重症状。
提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蔬菜泥等,少量多餐喂养。避免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加重胃肠负担。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汁,如苹果汁稀释后饮用。发热期间儿童食欲减退属正常现象,家长无须强迫进食。
家长需每2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呕吐、抽搐等伴随症状。正常疫苗反应引起的发热多在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1-2天。若体温持续超过39摄氏度或发热超过72小时,可能提示合并其他感染。观察儿童精神状态变化尤为重要。
发热会导致隐性水分丢失增加,家长应鼓励儿童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口服补液盐溶液等。每日饮水量可按每公斤体重80-100毫升计算。观察排尿情况,若6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母乳喂养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奶粉浓度。
当出现持续高热不退、惊厥发作、意识模糊、皮疹扩散等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带儿童就诊。可能与疫苗过敏反应或偶合其他感染有关。就医时需携带疫苗接种记录本,告知医生发热开始时间、最高温度及用药情况。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开具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液等退热药物。
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发热期间应保证充足睡眠,居室温度维持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家长需注意区分正常疫苗反应与疾病症状,记录发热曲线变化。若体温反复升高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及时至儿科或感染科就诊评估。日常可通过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了解常见不良反应,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