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宝宝拉肚子可通过顺时针揉腹、热敷按摩、穴位按压等方式缓解。腹泻可能与腹部受凉、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让宝宝平躺后,家长将手掌搓热,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画圈按摩,力度轻柔缓慢,每次持续5-10分钟。顺时针方向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出肠道内多余气体和内容物。注意避免饭后立即按摩,建议在进食后1小时进行。若宝宝出现哭闹抗拒需立即停止。
用40℃左右温水袋包裹毛巾,轻轻敷在宝宝腹部后再配合揉腹,每次热敷不超过15分钟。温热刺激能缓解肠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需注意水温不可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合并发热或血便时禁止热敷。
家长可用拇指指腹轻按天枢穴脐旁2寸和中脘穴脐上4寸,每穴按压1-2分钟。穴位刺激有助于调节胃肠功能,但需注意早产儿或营养不良宝宝慎用。按压时观察宝宝表情,出现不适需中止。
帮助宝宝双膝屈曲贴近腹部,同时用手掌从右上腹向左下腹推揉,重复10-15次。该动作能促进结肠排泄,缓解腹胀。操作时动作需轻柔,避免饭后立即进行。若宝宝肛周出现红肿需停止。
让宝宝俯卧位,家长双手沿脊柱两侧从上至下轻柔推按,重点刺激脾俞、胃俞等背部穴位。背部神经反射区刺激可间接调节胃肠功能,每次抚触不超过10分钟。皮肤破损或脊柱畸形者禁用此法。
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和尿量,腹泻期间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避免高糖饮食。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嗜睡或8小时内无排尿,须立即就医。母乳喂养可继续维持,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护理期间注意臀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预防尿布皮炎。未经医生指导不要擅自使用止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