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宝宝老是恶心干呕可能与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食物过敏、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药物治疗、过敏原回避等方式改善。
喂奶时奶速过快或奶嘴孔过大可能导致宝宝吞咽过多空气,诱发干呕。建议家长采用分段喂养,每喂3-5分钟暂停拍嗝,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哺乳期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若伴随吐奶,可将宝宝竖抱20分钟后再平卧。
婴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易引发反流,表现为进食后频繁干呕,可能伴有拒奶、哭闹。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或磷酸铝凝胶保护胃黏膜。睡眠时建议抬高床头15度,避免刚进食后立即平躺。
鼻咽部分泌物刺激或咳嗽反射可能引起干呕,常见于感冒、咽炎等疾病。若伴随发热、流涕,可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家长需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清洁鼻腔分泌物。
牛奶蛋白或辅食过敏可能导致胃肠黏膜水肿,出现进食后恶心干呕,可能伴有皮疹或腹泻。建议家长记录饮食日记,暂停可疑过敏食物。确诊后需严格回避过敏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进行抗过敏治疗。
肠道菌群失调或受凉可能引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无规律干呕伴腹胀。可尝试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或使用醒脾养儿颗粒调理脾胃。
家长需注意观察宝宝干呕频率及伴随症状,记录发作时间与饮食关联性。保持喂养环境安静,避免强迫进食。若持续1周不缓解或出现体重下降、精神萎靡,应及时就诊儿科或消化内科。日常可适当补充婴幼儿益生菌,辅食添加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原则,避免突然改变饮食结构。注意餐具消毒与手部清洁,减少病从口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