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发烧是怎么回事

4.9万次浏览

申剑 主任医师

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骨折后发烧可能与感染、炎症反应、脂肪栓塞综合征、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药物反应等因素有关。骨折后出现发热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病因,可通过抗感染治疗、物理降温、药物干预等方式处理。

1、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术后伤口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通常伴随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和细菌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伤口清创换药。

2、炎症反应

骨折后组织损伤会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可能引起低热通常不超过38℃,多伴有局部肿胀压痛。可通过冰敷患处缓解症状,必要时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发热持续超过3天需排查其他病因。

3、脂肪栓塞综合征

长骨骨折后骨髓脂肪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引发肺脑栓塞,表现为高热39℃以上、呼吸急促、意识障碍等。需立即进行血气分析和胸部CT检查,治疗包括吸氧、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冲击疗法等重症监护措施。

4、深静脉血栓

长期制动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热多伴有患肢肿胀、皮温升高。可通过多普勒超声确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配合梯度压力袜和踝泵运动预防血栓进展。

5、药物热

部分患者对镇痛药或抗生素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用药后出现的弛张热,可能伴皮疹瘙痒。需停用可疑药物,更换为塞来昔布胶囊等替代药品,严重时需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治疗。

骨折患者应每日监测体温变化,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卧床期间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补充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奶促进骨骼愈合,发热期间多饮温水避免脱水。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不退,或出现寒战、意识模糊等表现,须立即就医排查严重并发症。康复期遵医嘱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导致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