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可通过合理喂养、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接种疫苗、保持卫生等方式实现。抵抗力提升与营养摄入、免疫系统发育、环境暴露等因素密切相关。
母乳是婴儿最佳免疫来源,建议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蛋黄泥、瘦肉末,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蔬果。避免过早引入高糖高盐食物,减少过敏风险。乳糖不耐受宝宝可选择低乳糖配方奶粉。
新生儿每天需16-20小时睡眠,1岁幼儿保持12-14小时。建立固定入睡流程,如洗澡、抚触、轻音乐。睡眠不足会降低淋巴细胞活性,午睡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
婴儿期可进行被动操、俯卧抬头训练,幼儿每天户外活动1-2小时。阳光照射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需避开10:00-15:00强紫外线时段。冬季室内可做爬行、投掷等游戏,注意运动后及时补水。
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结核病和肝炎。流感疫苗建议每年秋季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适用于2岁以下高危儿童。接种后观察30分钟,出现低热属正常免疫反应。
哺乳前清洁乳头,奶瓶每日煮沸消毒。幼儿期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使用含氯消毒剂定期擦拭玩具。居室每日通风2次,湿度维持在50%-60%。避免带宝宝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家庭成员患病时需戴口罩。
家长需定期监测宝宝生长发育曲线,记录饮食睡眠情况。出现反复感染、体重不增等表现时及时就医。冬季可适当增加南瓜、胡萝卜等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夏季注意补充淡盐水。避免滥用丙种球蛋白等免疫增强剂,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医嘱。保持愉悦的家庭氛围也有助于减少应激对免疫系统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