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会导致失明吗

3.34万次浏览

袁晓勇 副主任医师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可能导致失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微动脉瘤形成以及视网膜缺血缺氧。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视力模糊或飞蚊症,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甚至玻璃体积血。若未及时干预,晚期可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最终造成不可逆的视力丧失。除视网膜病变外,糖尿病还可能加速白内障发展或诱发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这些均会显著增加失明风险。

部分病程较短或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通过定期眼底筛查和血糖管理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但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妊娠等特殊情况时,即使短期血糖波动也可能诱发急性视力损伤。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早、病程长,其视网膜病变进展速度通常快于2型糖尿病患者。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6-12个月进行散瞳检查,合并视网膜病变者需缩短至3-6个月。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还需管理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眼科,必要时接受眼底荧光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药或玻璃体切除手术可有效治疗中晚期病变,但最根本的预防措施仍是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