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小孩肚子疼可通过热敷腹部、补充水分、调整饮食、按摩腹部、遵医嘱用药等方式快速缓解。小孩肚子疼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痉挛、肠道感染、肠套叠等原因引起。
将温热毛巾或热水袋包裹后放置于患儿腹部,温度控制在40℃以下,避免烫伤。热敷有助于放松肠道平滑肌,缓解肠痉挛或胀气引起的疼痛。热敷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可重复进行。若疼痛持续或加重须停止热敷。
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溶液,每次5-10毫升,间隔10分钟补充一次。脱水可能加重胃肠不适,适当补液能维持电解质平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防止刺激胃肠。若伴随呕吐需暂停饮水1-2小时。
暂停固体食物4-6小时,症状缓解后可尝试米汤、苹果泥等低纤维食物。减少高糖、高脂及乳制品摄入,减轻消化负担。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稀释浓度。恢复饮食需遵循从稀到稠原则。
家长以掌心顺时针轻柔按摩患儿脐周,力度以皮肤轻微凹陷为宜,每次5分钟。按摩能促进肠蠕动,帮助排气排便。若触及包块或按摩后哭闹加剧应立即停止。肠梗阻患儿禁止腹部按摩。
细菌性肠炎可使用头孢克肟颗粒;肠痉挛可选用颠茄口服溶液;功能性腹痛可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胃食管反流适用蒙脱石散;寄生虫感染需阿苯达唑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家长不可自行给药。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疼痛部位及伴随症状。若出现持续哭闹、呕吐胆汁、血便、发热或腹部僵硬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定期进行驱虫治疗。急性期疼痛缓解后,建议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