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恶心吐奶怎么回事

3.21万次浏览

高云 副主任医师

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婴儿恶心吐奶可能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胃肠功能紊乱、食物过敏、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护理、药物治疗、过敏原回避、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

1、喂养不当

喂奶时姿势不正确或奶量过多可能导致婴儿吞咽空气。表现为吃奶后立即吐奶块,吐奶量较少且无痛苦表情。建议采用半竖立位哺乳,控制单次喂奶时间在15-20分钟,哺乳后保持婴儿头高脚低位15分钟。母乳喂养时需确保正确含接乳头,避免吸入过多空气。

2、胃食管反流

婴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常见于3个月以内婴儿,表现为频繁吐奶伴哭闹,吐奶物可能含酸味。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或铝碳酸镁混悬液保护胃黏膜。哺乳后竖抱拍嗝30分钟,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

3、胃肠功能紊乱

肠道菌群失衡或受凉可能引发胃肠蠕动异常。伴随症状包括吐奶伴腹胀、大便稀溏。可尝试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使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调节微生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在喂奶前后1小时内进行剧烈活动。

4、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或母乳中某些成分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特征为吐奶伴湿疹、腹泻或血便。母乳喂养婴儿建议母亲回避牛奶、鸡蛋等常见过敏原,配方奶喂养可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确诊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治疗。

5、呼吸道感染

鼻塞或咽喉炎症可能引起吞咽不适导致吐奶。多伴有咳嗽、发热等感染症状。需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病毒感染可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症治疗。

家长需记录吐奶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避免在吐奶后立即补喂。每次哺乳后保持婴儿右侧卧位,使用斜坡式婴儿床可减少反流。若吐奶呈喷射状、含有胆汁或血丝,或伴随精神萎靡、体重不增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排除幽门狭窄、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日常注意奶具消毒,避免过度喂养,观察婴儿对辅食的耐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