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孩子大便干可能由水分摄入不足、膳食纤维缺乏、肠道菌群失调、排便习惯不良、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培养排便习惯、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孩子日常饮水量不足会导致肠道内水分减少,粪便变得干燥难以排出。家长需督促孩子每日少量多次饮水,1-3岁幼儿每天需饮水600-800毫升,学龄前儿童需800-1000毫升。可准备带有刻度的水杯帮助记录饮水量,优先选择温开水或淡蜂蜜水。若孩子抗拒喝水,可适当增加含水量高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
饮食中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过少,会使肠道蠕动减缓。建议家长每日提供50-100克西蓝花、菠菜等深色蔬菜,搭配苹果、梨等带皮水果,主食可选用燕麦、玉米等粗粮。注意逐步增加纤维摄入量,突然大量补充可能引起腹胀。对于挑食儿童,可将蔬菜切碎混入饺子馅或做成蔬菜饼。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饮食不均衡可能破坏肠道益生菌群。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同时多食用无糖酸奶、发酵豆制品等天然益生菌来源。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伴随腹泻、腹胀等症状,必要时进行粪便菌群检测。
孩子因玩耍或如厕环境不适而刻意憋便,会导致直肠对粪便刺激敏感性降低。家长应固定每日早餐后15-20分钟引导孩子坐便盆,用脚凳垫高双脚使膝盖高于臀部。可配合顺时针按摩腹部,从右下腹向上至肋缘再横向左侧。记录排便日记帮助建立条件反射。
可能与先天性巨结肠、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出生后即出现排便困难、腹胀如鼓等症状。需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必要时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等缓泻剂。若伴随呕吐、血便或体重不增,应立即进行腹部超声或钡灌肠检查。
家长需注意保持孩子肛周清洁,排便后可用棉柔巾蘸温水擦拭,涂抹凡士林预防肛裂。每日进行适量运动如爬行、跳跃促进肠蠕动,避免久坐玩电子产品。若调整饮食生活习惯后仍持续便秘超过2周,或出现腹痛哭闹、粪便带血等情况,应及时到儿科或消化内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夜间可进行5分钟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