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5岁小孩肚子疼可能由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胃肠炎、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孩子症状变化,必要时就医检查。
儿童进食生冷、油腻或过量食物可能导致胃肠痉挛。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可能伴随食欲下降。家长需暂停给孩子摄入刺激性食物,少量多次饮用温水,用温热毛巾敷腹部帮助缓解。若症状持续超过6小时或出现呕吐需就医。
肠道菌群失衡或消化酶分泌不足会引起功能性腹痛,疼痛位置不固定,排便后可能减轻。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家长需记录孩子饮食与疼痛发作的关联性。
病毒感染常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疼痛多位于右下腹,可能伴有低热。超声检查可确诊。需遵医嘱使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药物,发热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家长应注意让孩子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会出现绞痛、腹泻、呕吐等症状。需化验大便明确病原体。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止泻,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家长要给孩子准备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乳制品摄入。
肠道节段性套叠属于急症,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发病6小时内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可能需手术。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血便、持续呕吐、面色苍白等情况时须立即送医。
日常需培养孩子规律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腹痛期间可尝试将孩子膝盖屈曲至腹部缓解不适,记录疼痛发作时间与特点供医生参考。若疼痛持续超过3小时、反复发作或伴随发热、血便等警示症状,应及时前往儿科或急诊科就诊,完善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未经医生指导不要自行给孩子服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