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宝宝喜欢趴着睡觉可能与寻找安全感、缓解胃肠不适、调节体温、模仿行为或发育阶段有关。趴睡是婴幼儿常见的睡姿之一,但需注意避免窒息风险。
胎儿期蜷缩姿势的延续会让宝宝在趴睡时获得类似子宫内的包裹感。这种体位能减少外界刺激,通过触觉反馈增强自我安抚效果。早产儿或高需求宝宝更易出现此类表现,家长可通过襁褓包裹过渡。
肠胀气或胃食管反流患儿常通过趴睡减轻腹部压力。该体位能促进肠道气体排出,降低胃酸反流概率。若伴随频繁吐奶、哭闹扭动,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或口服西甲硅油乳剂,并采用餐后竖抱拍嗝。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完善时,趴睡能减少体表热量散失。夏季室温超过28℃或穿着过厚时,部分宝宝会主动翻转至仰卧。家长需保持环境温度在24-26℃,使用透气床单,避免蒙被综合征。
观察成人俯卧或同龄儿童睡姿后,1岁以上幼儿可能出现模仿性趴睡。这是认知发展的正常表现,可与宝宝玩"小飞机"游戏满足俯卧需求,清醒时每天进行30分钟俯卧训练促进运动发育。
4-7个月学习翻身阶段,宝宝会通过反复练习趴姿掌握新技能。若伴随运动发育迟缓或肌张力异常,需排查脑瘫等疾病。正常发育情况下,家长应移除床上杂物,使用硬度适中的床垫,确保睡眠环境安全。
保持仰卧位仍是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风险的首选睡姿。对于持续偏好趴睡的宝宝,家长应在白天清醒时加强看护,避免使用柔软寝具。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大运动发育进度。若伴随睡眠呼吸暂停、异常出汗或发育落后,需就医排除癫痫、先天性疾病的可能。日常可增加亲子抚触和肢体活动,帮助宝宝建立安全的睡眠姿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