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的主要区别在于功能与健康影响:高密度胆固醇有助于清除血管内多余胆固醇,而低密度胆固醇易沉积于血管壁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高密度胆固醇是一种脂蛋白复合物,由蛋白质与胆固醇结合形成,密度较高且体积较小。其核心功能是将外周组织中的胆固醇逆向转运至肝脏代谢排出,减少血管内胆固醇沉积,因此被称为好胆固醇。血液中高密度胆固醇水平升高通常与心血管保护作用相关,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概率。该指标受遗传、运动习惯和膳食结构影响,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规律有氧运动可提升其浓度。
低密度胆固醇同样由脂质与蛋白质构成,但密度较低且颗粒较大。其主要作用是将肝脏合成的胆固醇运输至全身组织供细胞利用。当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浓度过高时,过剩部分会渗入血管内皮形成斑块,诱发动脉硬化及冠心病。该指标异常常见于高脂饮食、肥胖或遗传性代谢紊乱人群,需通过控制饱和脂肪摄入、药物干预等方式降低。临床检测中两者比值对心血管风险评估尤为重要。
日常可通过地中海饮食模式调节两类胆固醇平衡,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减少反式脂肪和精制糖的摄取。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血脂四项,若出现高低密度胆固醇血症或高低密度胆固醇血症合并其他危险因素时,应及时就医进行个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