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痔疮出血过多可能对身体造成危险,长期或大量出血会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等问题。痔疮出血通常由排便用力、久坐、饮食不当等因素诱发,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
痔疮出血量较少时,一般不会立即威胁健康,但长期慢性失血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贫血程度较轻时可通过饮食调整改善,如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若出血呈持续性或单次出血量较大,血液流失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严重时甚至引发休克,需紧急就医处理。
部分患者因痔核表面血管破裂会出现喷射状出血,这种情况可能提示内痔发展到较严重阶段。伴随血栓形成或痔核嵌顿时,出血可能混合血块,同时伴有剧烈疼痛。糖尿病患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出血更难自行停止,可能继发感染或组织坏死。高龄患者或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对失血的代偿能力较差,更容易出现危险情况。
出现痔疮出血应避免久蹲用力排便,保持肛周清洁干燥。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太宁栓等药物止血消炎。若出血伴有持续腹痛、发热或便血颜色发黑,需警惕其他消化道疾病,建议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