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长时间憋尿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多种不良影响,主要有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功能受损、肾脏负担加重、尿路结石风险增加、诱发心血管问题。
憋尿时尿液在膀胱内滞留时间延长,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环境。细菌可能通过尿道逆行感染,引发膀胱炎或尿道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殊,尿道较短,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反复感染可能导致慢性炎症,严重时甚至影响肾功能。
长期憋尿会使膀胱肌肉过度扩张,导致膀胱壁弹性下降。膀胱逼尿肌可能因此出现收缩无力,造成排尿困难或尿不尽感。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膀胱过度活动症或尿失禁。儿童时期长期憋尿还可能影响膀胱正常发育,导致功能性排尿障碍。
尿液滞留会增加膀胱内压力,可能造成尿液反流至输尿管和肾脏。这种反流压力会损害肾脏组织,长期可能导致肾积水或肾功能减退。对于已有肾脏疾病的人群,憋尿会加重病情进展,增加慢性肾病风险。
尿液浓缩状态下矿物质容易沉积形成结晶。长期憋尿减少了尿液冲刷尿道的频率,增加了结晶聚集形成结石的机会。结石可能引发剧烈腰痛、血尿等症状,较大结石还可能造成尿路梗阻,需要医疗干预。
憋尿时人体处于紧张状态,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这种应激反应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老年人憋尿后突然排尿还可能因腹压骤降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增加跌倒风险。
建议养成定时排尿习惯,每2-3小时排尿一次,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日常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稀释尿液浓度。出现尿频、尿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如孕妇、前列腺增生患者更应注意不要憋尿。工作时可设置提醒,避免因专注工作而忘记排尿。适当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助于增强膀胱控制能力,但不应以锻炼为理由刻意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