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胎盘低出血可通过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药物治疗、输血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胎盘低出血通常由胎盘位置异常、子宫收缩过强、宫颈机能不全、胎盘早剥、外伤等因素引起。
胎盘低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子宫胎盘血液循环。避免久坐、久站或提重物,减少腹压增加的动作如咳嗽、打喷嚏时需用手按压腹部。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紧张刺激子宫收缩。
禁止性生活、盆浴及阴道检查,防止诱发宫缩导致出血加重。日常活动需缓慢轻柔,如出现头晕、腹痛等不适需立即平卧。建议使用坐便器如厕,避免蹲位增加腹压。
遵医嘱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抑制宫缩,或黄体酮胶囊维持妊娠。出血较多时可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止血,合并感染需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炎。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尿量及宫缩情况。
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出现休克症状时需输血纠正贫血,可选择输注红细胞悬液。输血前需进行血型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发热、皮疹等输血反应。
孕周大于34周或大出血危及生命时需终止妊娠,可行剖宫产术。术中需备足血源,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术后加强宫缩剂使用预防产后出血,必要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
胎盘低出血期间需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饮食宜高蛋白、高铁如瘦肉、动物肝脏等,搭配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定期产检监测胎盘位置变化,如出血量增多、腹痛加剧或胎动异常需立即就医。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睡眠时抬高臀部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