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脚上长冻疮可通过保持温暖、促进血液循环、药物治疗、预防感染、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冻疮通常由寒冷刺激、血液循环不良、局部潮湿、营养不良、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冻疮多因寒冷环境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引发,需避免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冬季外出时穿戴保暖透气的鞋袜,避免穿潮湿或过紧的鞋袜。室内可使用电暖器或热水袋局部保暖,但需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物体导致烫伤。夜间睡眠时可穿宽松棉袜,保持足部干燥。
每日用40℃左右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水中可加入生姜片或艾叶帮助活血。轻柔按摩冻疮周围皮肤,从远端向近心端推按,避免用力揉搓患处。适当进行快走、踮脚等运动增强下肢血流,但需注意防寒防风。吸烟会加重血管收缩,患者应戒烟。
轻度冻疮可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改善微循环,或涂抹肝素钠软膏抗凝血。伴有瘙痒时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破溃处需先用碘伏消毒。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可扩张外周血管,维生素E软胶囊有助于修复受损组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已破溃的冻疮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覆盖无菌敷料。避免抓挠或撕脱痂皮,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鞋袜每日更换并用阳光暴晒杀菌。合并发热或脓性分泌物需警惕蜂窝织炎,应及时就医。
若出现大面积水疱、组织发黑或剧烈疼痛,可能存在深度冻伤需急诊处理。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医院可能采用红外线理疗、前列腺素E1静脉注射等治疗,坏死组织需手术清创。反复发作的冻疮需排查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
冻疮患者日常应加强高蛋白饮食,适量摄入辣椒、桂圆等温性食物,避免咖啡因加重血管收缩。冬季可用花椒水煎液泡脚预防复发,注意观察足部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既往有冻疮史者可在入冬前开始口服烟酸片改善循环,但需监测肝功能。儿童患者家长需检查其鞋袜是否汗湿并及时更换,避免长时间户外冰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