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为什么想喝酒

1959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患者想喝酒可能与情绪调节需求、神经生化失衡、社交压力缓解、自我麻痹倾向以及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抑郁症通常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酒精可能被误用作短期缓解手段。

1、情绪调节需求

部分抑郁症患者试图通过酒精暂时抑制负面情绪。酒精可短暂刺激多巴胺分泌,产生愉悦感,但这种调节方式会加剧情绪波动。长期饮酒可能导致抑郁症状恶化,形成酒精依赖与抑郁的恶性循环。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或正念训练等健康方式管理情绪。

2、神经生化失衡

抑郁症患者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酒精可能暂时改变这些物质的代谢。酒精会干扰γ-氨基丁酸受体功能,初期产生镇静效果,但后续会加重焦虑抑郁。临床常用盐酸舍曲林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调节神经递质平衡。

3、社交压力缓解

部分患者通过饮酒缓解社交中的自我否定感。酒精可能降低社交焦虑,但会损害认知功能,导致社交表现更差。抑郁症伴随社交恐惧时,可尝试渐进式暴露疗法替代饮酒行为,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

4、自我麻痹倾向

严重抑郁状态可能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酒精的麻醉作用可能被用作心理防御机制,但这种应对方式会损伤前额叶皮质功能。针对这种情况,需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和抗抑郁药物如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进行干预。

5、遗传易感性

酒精代谢酶基因与抑郁症相关基因可能存在重叠。有家族史的患者更易形成共病状态,表现为既依赖酒精又难以戒断。此类情况需专业机构进行双重诊断治疗,采用纳曲酮等药物辅助戒酒的同时控制抑郁症状。

抑郁症患者应避免通过饮酒缓解症状,酒精会干扰抗抑郁药物疗效并加重病情。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同时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若出现酒精依赖倾向,需及时向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