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

9584次浏览

陈勇 副主任医师

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胃食管反流病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排空延迟、食管黏膜屏障受损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

1、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进食后立即平卧,睡前2-3小时禁食。减少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戒烟限酒。超重者需控制体重,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胃内压及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频率。

2、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可抑制胃酸分泌,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片能缓解轻症症状。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片可加速胃排空。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导致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

3、内镜下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考虑内镜下射频消融或经口无切口胃底折叠术。这些微创操作能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屏障功能,但存在术后吞咽困难、腹胀等短期并发症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4、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适用于合并食管裂孔疝或药物依赖患者,通过重建贲门抗反流机制改善症状。磁括约肌增强术是新型术式,但远期疗效仍需观察。手术可能引起胃胀气、吞咽梗阻等并发症,术后需长期随访。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该病属"吐酸"范畴,可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和胃,或半夏泻心汤寒热平调。针灸取穴中脘、足三里等调节胃肠功能。需注意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避免自行配伍使用。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建立规律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避免穿紧身衣物增加腹压。合并焦虑抑郁情绪者可进行心理疏导,睡眠障碍者需改善睡眠卫生。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监测巴雷特食管等并发症,出现吞咽疼痛、体重下降等预警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