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糜烂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作息、控制药物使用、减少应激、定期体检等方式预防。该疾病通常由胃黏膜损伤、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用药、酒精刺激、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避免食用辛辣、过酸、过热或粗糙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物理和化学刺激。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鸡肉。进食时细嚼慢咽,每日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空腹时间过长。胃黏膜修复需要充足营养,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保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进餐后不宜立即平卧,睡前2小时停止进食。建立固定的生物钟有助于胃酸分泌规律化,降低胃黏膜在异常时段暴露于高酸环境的风险。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餐后剧烈运动。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必要时配合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时需监测胃部症状。避免自行服用不明成分的中成药或偏方,某些药材可能含有刺激胃黏膜的成分。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可能通过神经调节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可通过正念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避免在情绪激动时进食,应激状态下胃肠血管收缩会影响黏膜修复能力。保持良好社交关系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规范治疗。监测血常规和便潜血可早期发现黏膜出血倾向。有慢性胃炎病史者应每3-6个月复查,胃黏膜肠化生等癌前病变需密切随访。体检时主动告知医生用药史和家族消化道疾病史。
预防急性糜烂性胃炎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戒烟限酒,保持餐具清洁。出现上腹隐痛、饱胀、反酸等症状持续3天以上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服用抑酸药物掩盖病情。冬季注意胃部保暖,夏季避免过量冷饮刺激。合并糖尿病、肝硬化等基础疾病者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预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