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吃奶呛奶的原因是什么

2.99万次浏览

张文同 主任医师

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婴儿吃奶呛奶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奶流量过大、胃食管反流、喉部发育不完善、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呛奶是婴儿常见现象,多数与生理因素相关,少数需警惕病理性问题。

1、喂养姿势不当

仰卧位喂奶或婴儿头部后仰时,奶液易误入气管。正确姿势为将婴儿头部抬高15-30度,身体呈半斜坡位。母乳喂养时需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时奶嘴应充满奶液避免吸入空气。早产儿因吞咽协调性差,更需采用侧卧式喂养。

2、奶流量过大

母亲奶阵过强或奶嘴孔洞过大时,奶液流速超过婴儿吞咽能力。母乳喂养可先用吸奶器排出部分前奶,奶瓶喂养建议使用慢流量奶嘴。观察婴儿连续吞咽3-4次后需暂停,待其完成吞咽再继续喂养。部分婴儿因口腔肌肉张力低,需选择Y型或十字型奶嘴。

3、胃食管反流

婴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全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常见于3月龄内婴儿。表现为喂养后频繁吐奶、哭闹拱背。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养,喂后竖抱20分钟。若伴随体重增长缓慢,需排查胃食管反流病,必要时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胃肠功能。

4、喉部发育不完善

新生儿喉软骨软化会导致吞咽时气道关闭不全,出现呛咳、喉鸣音。通常6个月后随生长发育改善,期间可采用稠化奶液减少呛咳。若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需排除喉喘鸣等先天异常,严重时需雾化吸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缓解症状。

5、呼吸道感染

鼻塞或喉炎时呼吸吞咽节律紊乱易引发呛奶。急性喉炎可表现为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需及时就医排除急性喉梗阻。病毒感染时可配合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细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喂养前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清理鼻腔。

家长发现婴儿频繁呛奶应记录发生时间与伴随症状,避免在婴儿哭闹或困倦时喂奶。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10分钟,选择防胀气奶瓶减少空气吸入。若呛奶后出现呼吸暂停、持续咳嗽或肤色改变,需立即采用头低脚高位拍背并就医。6个月后随着吞咽功能成熟,多数生理性呛奶会逐渐减少,持续存在需进行吞咽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