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外耳道炎疼痛难耐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局部热敷、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止痛药、手术引流等方式缓解。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耳道皮肤损伤、过敏反应、异物刺激、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避免耳道进水是缓解外耳道炎疼痛的基础措施。洗澡或游泳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水流进入,洗头后及时用棉签吸干耳廓周围水分。潮湿环境会加重炎症反应,导致疼痛加剧。若耳道已出现明显分泌物,可用无菌棉球轻柔清理,避免用力掏挖。
将温热毛巾敷于患侧耳部,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压迫神经引起的疼痛。注意温度不宜超过40℃,避免烫伤皮肤。热敷后需保持耳部清洁,防止汗液刺激引发二次感染。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可针对性杀灭致病菌。使用时将患耳朝上,牵拉耳廓使耳道变直,滴入3-5滴药液后保持体位5分钟。药物可能引起短暂刺痛感,若持续灼痛需停药就医。真菌性外耳道炎需改用克霉唑滴耳液等抗真菌药物。
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可阻断前列腺素合成,缓解中度以上疼痛。胃肠溃疡患者应选用塞来昔布胶囊等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需注意止痛药不能消除病因,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天。
当耳道形成脓肿或出现严重狭窄时,需在局麻下行耳道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每日换药清除脓性分泌物,配合微波理疗促进创面愈合。瘢痕体质者可能需同期行耳道成形术预防术后狭窄复发。
急性期应避免佩戴耳机、使用助听器等压迫耳道的设备。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剂增强免疫力。睡眠时患耳朝上避免压迫,擤鼻涕时勿用力过猛。若出现发热、听力下降或面部麻木等症状,提示感染可能向中耳或颅底扩散,须立即就医。愈后3个月内复查耳镜确认黏膜恢复情况,游泳前可预防性使用醋酸铝滴耳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