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不齐怎么回事

1.16万次浏览

王杰 主任医师

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心率不齐可能由情绪波动、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甲状腺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干预。

1、情绪波动

长期焦虑或突然受到惊吓可能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发窦性心律不齐。典型表现为心跳忽快忽慢,伴随胸闷、出汗等症状。建议通过深呼吸训练、正念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无须特殊用药。

2、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会干扰心肌电传导,常见于剧烈呕吐、腹泻或长期服用利尿剂人群。可能出现频发室性早搏,伴肌肉无力症状。需及时补充氯化钾缓释片或门冬氨酸钾镁片,同时调整饮食结构。

3、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狭窄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可能诱发房颤,多见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典型症状为心悸伴随胸骨后压榨感。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室率,配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改善血流。

4、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加快心房颤动概率,表现为持续心跳过速伴体重下降。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使用甲巯咪唑片控制激素分泌,严重时需碘131治疗。

5、药物副作用

氨茶碱注射液、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可能引发新的心律紊乱。用药期间出现头晕、黑朦等症状时应立即停药,更换为盐酸胺碘酮片等更安全的替代药物。

日常需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保持规律作息。建议每周进行太极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运动时佩戴心率监测设备。若静息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钟或低于50次/分钟,或伴随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合并基础疾病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