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孩子半夜呕吐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急性胃肠炎、肠套叠、脑膜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孩子状态,必要时就医检查。
孩子睡前进食过多、食用生冷或油腻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呕吐。表现为呕吐物含未消化食物,无发热或腹痛。家长需调整孩子晚餐时间与食量,避免睡前进食,呕吐后可少量饮用温盐水补充电解质。若持续呕吐超过6小时或出现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口唇干燥,需就医。
儿童植物神经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夜间平卧时胃酸反流引发呕吐。常伴随打嗝、腹部胀气,呕吐后症状缓解。建议家长抬高孩子床头15度,晚餐后避免剧烈运动。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或口服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可能导致夜间突发呕吐,常见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典型症状包括喷射性呕吐、腹泻水样便,可能伴有低热。家长需注意补液以防脱水,可备用口服补液盐Ⅲ。若呕吐物带血丝、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急诊排除细菌性肠炎,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肟颗粒或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
婴幼儿肠道蠕动异常可能导致肠管套叠,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胆汁样物,后期可能排出果酱样大便。该病具有急迫性,家长发现孩子蜷缩身体、拒绝进食时需立即就医。早期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延误治疗可能需手术干预,如肠切除吻合术。
颅内感染引发的呕吐多为喷射状,伴随高热、颈部僵硬、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拒奶、囟门膨出。家长发现异常需立即送医,确诊需腰椎穿刺检查。治疗需住院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或阿昔洛韦注射液,延误可能遗留脑损伤。
家长应记录孩子呕吐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保持侧卧防误吸。呕吐后禁食1-2小时,后从米汤等流食逐步恢复饮食。日常注意餐具消毒、避免暴饮暴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部分感染性呕吐。若呕吐反复发作或伴随体重下降,需完善腹部超声、胃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