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垂体腺瘤和垂体瘤通常指同一种疾病,是起源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两者常作为同义词使用。
垂体腺瘤是医学规范术语,强调肿瘤的组织学特性为腺瘤性质,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范畴。垂体瘤为通俗表述,涵盖范围更广,可能包含垂体部位其他罕见肿瘤类型。两者在临床表现上均可能引发激素分泌异常或占位效应,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视力障碍、月经紊乱、肢端肥大等。影像学检查可见垂体窝内边界清晰的占位性病变,直径小于10毫米者称为微腺瘤,超过10毫米则为大腺瘤。
诊断需结合激素水平检测和鞍区核磁共振检查,治疗方式依据肿瘤类型和功能状态决定。功能性垂体腺瘤需针对激素异常进行药物调控,如溴隐亭片治疗泌乳素瘤、醋酸兰瑞肽注射液控制生长激素瘤。对于产生压迫症状或药物控制无效的肿瘤,可考虑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后需长期随访激素水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垂体功能减退而需要替代治疗。
日常需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脑脊液漏。出现持续头痛、视力骤降等紧急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建议每3-6个月复查垂体激素谱,保持均衡饮食并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有助于预防继发性骨质疏松。夜间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下丘脑-垂体轴功能调节,避免自行服用可能影响垂体功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