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消瘦的人可能会得脂肪肝,脂肪肝的发生与体重无必然联系,主要与代谢异常有关。脂肪肝可能由胰岛素抵抗、营养不良、酒精摄入、药物影响、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戒酒、控制血糖、补充营养、遵医嘱用药等方式干预。
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的常见诱因,即使体重偏低也可能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肝脏脂肪堆积。患者常伴随空腹血糖升高或黑棘皮病表现。需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可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吡格列酮片等药物改善代谢,同时需限制精制碳水摄入并增加有氧运动。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减少载脂蛋白合成,导致甘油三酯在肝脏沉积形成脂肪肝。常见于过度节食或消化吸收障碍人群,可能伴随水肿、头发干枯等症状。需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摄入,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配合维生素B1片等营养补充剂。
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每日酒精摄入超过40克即可诱发酒精性脂肪肝。消瘦人群因肌肉量少,酒精代谢能力更弱。戒酒是根本措施,可辅以水飞蓟素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需监测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
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片等药物可能干扰肝脏脂质代谢。用药期间出现转氨酶升高需考虑药物性肝损伤,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联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进行保肝治疗。
PNPLA3基因突变人群更易在非肥胖状态下发生脂肪肝,此类患者通常伴有肝酶轻度异常。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明确病因,重点控制果糖摄入并定期进行肝脏弹性检测,必要时使用奥贝胆酸片改善胆汁酸代谢。
消瘦人群预防脂肪肝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深海鱼、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来源。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长期空腹或暴饮暴食。已确诊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肝功能,合并代谢异常者需同步监测血糖、血脂指标。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等表现时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服用保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