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肝内低密度和高密度通常指影像学检查中肝脏组织的密度差异,低密度影多见于囊肿、脂肪肝等良性病变,高密度影可能与钙化、血管瘤等结构相关。
肝内低密度影在CT或B超检查中表现为暗区或灰度降低区域,常见于含液体或脂肪的组织。肝囊肿是典型低密度病变,囊壁薄且内容物为清亮液体,通常无须治疗。脂肪肝因肝细胞内脂质沉积导致密度降低,需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改善。部分肝脏肿瘤早期也可能呈现低密度,需结合增强扫描进一步鉴别。
肝内高密度影在影像中显示为亮斑或白色区域,多与矿物质沉积或血管异常有关。肝内钙化灶常由陈旧性炎症或寄生虫感染遗留,一般无须处理。血管瘤作为常见的高密度良性肿瘤,由异常增生的血管构成,直径小于5厘米时多建议观察。某些转移性肝癌在增强扫描后期可出现高密度强化,需结合肿瘤标志物排查。
发现肝内密度异常应完善增强CT或MRI检查明确性质,避免自行解读影像报告。日常需控制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若伴随腹痛、黄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恶性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