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症状是什么

7934次浏览

申剑 主任医师

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症状主要有腰背部疼痛、身高变矮、脊柱畸形、活动受限、神经压迫等。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通常由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骨折部位压痛、翻身困难等症状。

1、腰背部疼痛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部疼痛,疼痛可能为持续性钝痛或突然出现的剧烈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疼痛通常集中在骨折椎体对应的部位,可能向两侧放射。患者可能因疼痛无法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疼痛程度与骨折严重程度相关,轻微骨折可能仅有轻微不适,严重骨折可能导致无法忍受的剧痛。

2、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能导致患者身高明显变矮,这是由于椎体压缩性骨折造成脊柱高度丢失所致。多个椎体骨折时身高缩短更为明显,可能达到数厘米。身高变矮通常是渐进性的,随着骨折椎体数量的增加而加重。患者可能发现衣服变得不合身,裤子长度变长,或者需要调整腰带位置。身高变矮还可能伴随胸廓变形,影响呼吸功能。

3、脊柱畸形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能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表现为驼背或脊柱弯曲。单个椎体骨折可能引起局部后凸,多个椎体骨折则形成明显的圆背畸形。脊柱畸形可能逐渐加重,导致身体重心前移,增加跌倒风险。严重畸形可能压迫内脏器官,影响心肺功能。患者可能因外观改变产生心理压力,影响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

4、活动受限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显著限制患者活动能力,表现为弯腰、转身、提重物等动作困难。患者可能因疼痛和脊柱稳定性下降而减少日常活动,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骨量进一步丢失。活动受限可能影响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洗澡等。部分患者可能因害怕再次骨折而产生活动恐惧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5、神经压迫

严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能导致骨折块移位,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神经压迫可能为单侧或双侧,严重时可导致大小便功能障碍。患者可能描述有下肢放电样疼痛或蚁走感,夜间症状可能加重。神经压迫症状提示骨折严重,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适当进行负重运动以增强骨骼强度,避免提重物和剧烈扭转动作,居家环境应做好防滑措施预防跌倒。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遵医嘱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出现新发疼痛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康复训练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逐步恢复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