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喜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附睾丸炎的症状主要有阴囊疼痛肿胀、发热、排尿不适、腹股沟区放射痛以及全身乏力等。附睾丸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感染逆行扩散、性传播疾病、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或免疫低下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睾丸触痛、阴囊皮肤发红、精液带血等症状。
阴囊疼痛肿胀是附睾丸炎的典型表现,疼痛可能从轻度隐痛逐渐发展为剧烈胀痛,常单侧发生。肿胀多由炎症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引起,触摸时可发现附睾增厚变硬。急性期疼痛可能向同侧腹股沟或下腹部放射,患者行走或久坐时症状加重。建议卧床休息并抬高阴囊缓解症状,若疼痛持续需就医排除睾丸扭转等急症。
细菌性附睾丸炎常伴随38℃以上中低度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寒战。发热源于病原体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儿童患者发热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若体温超过39℃或反复发热,提示感染未控制,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约半数患者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尿道刺激症状,尤其常见于大肠杆菌等尿路病原体引起的附睾丸炎。炎症可能波及邻近的输精管或前列腺,导致排尿后滴白、夜尿增多。尿常规检查可见脓尿或菌尿,建议留取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体。
炎症刺激神经可引发同侧腹股沟区牵涉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坠胀感,咳嗽或排便时可能加重。该症状需与腹股沟疝、淋巴结炎等疾病鉴别,查体时提睾反射可能减弱。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细菌毒素吸收可能导致食欲减退、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慢性附睾丸炎患者可能出现长期疲劳感。血液检查可见C反应蛋白升高,严重者可能继发睾丸脓肿。治疗期间需保证营养摄入,避免熬夜劳累,慢性反复发作者可考虑使用夏枯草胶囊等中成药辅助调理。
附睾丸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托高阴囊,疼痛明显时可局部冷敷。日常避免长时间骑车或久坐,性生活需使用避孕套降低感染风险。饮食宜清淡,多饮水促进排尿冲刷尿道,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高热、脓性分泌物等表现,须立即就医进行超声检查与规范抗感染治疗,避免转为慢性或影响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