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化疗后有什么反应

565次浏览

陈腊梅 副主任医师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肺癌化疗后常见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脱发、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毒性等。化疗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可能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1、恶心呕吐

化疗药物刺激延髓呕吐中枢或胃肠黏膜引发反应。顺铂、卡铂等铂类药物致吐风险较高,可能伴随食欲减退、腹胀。治疗可选用盐酸昂丹司琼片、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等止吐药物,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增强效果。建议少量多餐,避免油腻食物。

2、骨髓抑制

化疗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吉西他滨、紫杉醇类药物易引发中性粒细胞减少,增加感染风险。出现发热需立即就医,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提升白细胞。血小板低于50×10⁹/L时需预防出血,避免剧烈活动。

3、脱发

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等药物损伤毛囊生发细胞导致脱发,通常在化疗后2-3周出现。头发脱落多为暂时性,停药后3-6个月可再生。化疗期间使用冰帽可降低头皮血流量减少药物蓄积,选择温和洗发产品避免刺激。

4、口腔黏膜炎

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易引发口腔溃疡,表现为黏膜红肿、疼痛。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促进愈合。每日用软毛牙刷清洁口腔,避免辛辣酸性食物刺激创面。

5、周围神经毒性

长春新碱、奥沙利铂等药物导致手足麻木、刺痛感,严重时影响精细动作。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维生素B12片、甲钴胺片有助于神经修复。寒冷可能加重奥沙利铂相关症状,需注意四肢保暖。

化疗期间需每日监测体温,每周复查血常规。出现持续腹泻、皮疹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方案。饮食以高蛋白、易消化为主,如蒸蛋羹、鱼肉泥等,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评估疗效,多数不良反应在停药后逐渐缓解。保持适度活动如散步可改善体能状态,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