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癌怎么治疗

6.42万次浏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乙状结肠癌可通过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乙状结肠癌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期高脂饮食、慢性炎症刺激、腺瘤性息肉恶变、环境致癌物暴露等原因引起。

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乙状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式,适用于早期和局部进展期患者。常见术式包括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切除术等。手术需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淋巴结,对于肿瘤侵犯周围器官的患者可能需联合多脏器切除。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和肿瘤标志物监测复发。

2、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或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常用化疗方案包含奥沙利铂注射液、卡培他滨片、亚叶酸钙注射液等药物组合。化疗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需配合止吐、升白细胞等对症处理。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多用于术前新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对于直肠受累或局部晚期患者,常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技术。放疗可能引起放射性肠炎、膀胱刺激等症状,治疗期间需注意会阴部皮肤护理和营养支持。

4、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适用于晚期转移性乙状结肠癌患者。常用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等,需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选择。靶向药物可能引起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和尿蛋白。联合化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5、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适用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错配修复缺陷的晚期患者。常用药物包括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等PD-1抑制剂。免疫治疗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等,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治疗前需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

乙状结肠癌患者治疗后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术后早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逐渐恢复日常活动。定期随访复查肠镜、腹部CT和肿瘤标志物,监测复发和转移。保持良好心态,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