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怀孕抽筋可能由缺钙、血液循环不良、子宫压迫神经、电解质失衡、过度疲劳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钙、适度运动、调整睡姿、热敷按摩、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孕期胎儿骨骼发育需要大量钙质,母体钙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血钙浓度降低,引发肌肉痉挛。孕妇可能出现夜间小腿抽筋、牙齿松动等症状。建议通过牛奶、豆腐、西蓝花等食物补钙,或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维D2乳酸钙片等药物。日常避免高盐饮食,减少钙流失。
子宫增大压迫下腔静脉,可能影响下肢血液回流,导致肌肉缺氧性抽搐。长时间站立或保持同一姿势会加重症状。表现为腿部肿胀、麻木后突发抽筋。建议穿弹力袜、每1-2小时活动下肢,睡眠时用枕头垫高双腿。可配合温水泡脚促进循环,禁止长时间跷二郎腿。
妊娠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坐骨神经,引发臀部至下肢的放射性抽痛。这类抽筋常伴随腰骶部酸胀,翻身或改变体位时加剧。推荐采用左侧卧位睡眠,使用孕妇枕减轻压力。若出现持续刺痛或肌力下降,需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理因素。
孕吐或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钾、镁等电解质缺乏,干扰神经肌肉传导。症状包括全身肌肉颤动、抽筋伴心悸等。可适量食用香蕉、深绿色蔬菜补充钾镁,严重时遵医嘱服用门冬氨酸钾镁片。注意补水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稀释电解质。
孕期体重增加使肌肉负荷加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易诱发腓肠肌疲劳性痉挛。抽筋多发生在傍晚或夜间,触摸肌肉呈硬结状。建议控制每日活动量,进行孕妇瑜伽拉伸比目鱼肌,睡前用40℃热毛巾敷小腿10分钟。避免突然的足尖绷直动作。
孕妇应保证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选择平底鞋减少足部压力,注意腿部保暖避免受凉诱发痉挛。若抽筋频繁发作伴尿液颜色异常、血压升高,需警惕妊娠高血压或肾功能异常,应及时监测血压及尿蛋白。建议孕20周后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避免在抽筋发生时强行扳直脚趾,应缓慢反向拉伸肌肉直至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