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产妇脚后跟疼可能与激素变化、体重增加、足部劳损、筋膜炎、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
妊娠期体内松弛素水平升高,导致韧带松弛,足弓支撑力减弱,可能引发足底筋膜牵拉性疼痛。产后激素水平未完全恢复时,可能持续出现脚跟不适。建议穿软底鞋,避免长时间站立,通过热敷缓解症状。
孕期体重增长会加大足跟承重压力,导致脂肪垫变薄或足底筋膜慢性损伤。产后需控制体重增长速度,选择有缓冲功能的鞋子,可进行足底滚球按摩帮助恢复。
产后抱婴、哺乳等重复动作可能改变行走姿势,造成跟骨局部应力集中。表现为晨起下地时刺痛明显,活动后减轻。可通过定制鞋垫分散压力,减少赤足行走。
足底筋膜因过度牵拉出现无菌性炎症,疼痛多位于脚跟内侧,按压有硬结。急性期需减少活动,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氟比洛芬贴膏等外用药物,配合牵拉训练。
哺乳期钙流失可能引发跟骨骨密度下降,出现行走时深部酸痛。需检测骨密度,补充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等,同时增加奶制品和深绿色蔬菜摄入。
建议产妇避免穿硬底拖鞋,每日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睡眠时穿戴足弓护具。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肿胀发热,需排除应力性骨折或感染,及时至骨科就诊。哺乳期用药前务必咨询医生,避免影响婴儿健康。适当进行足踝绕环、踮脚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