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主要包括保暖、喂养、预防感染、监测发育和定期随访等方面。早产儿由于各器官发育不成熟,需要特别细致的照护。
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容易发生低体温。建议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使用预热的包被包裹,避免直接吹风。如体温低于36摄氏度,可采用袋鼠式护理或暖箱保温。避免过度包裹导致捂热综合征,需定期检查颈部、背部是否出汗。
首选母乳喂养,母乳含有免疫球蛋白和生长因子。吸吮力弱的早产儿可使用专用奶瓶或鼻胃管喂养,按需少量多次。需注意喂养姿势,头部抬高30度,喂后拍嗝。如出现拒奶、腹胀需及时就医。母乳不足时可选择早产儿配方奶。
接触早产儿前必须洗手,避免亲吻宝宝面部。奶瓶、衣物需高温消毒,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脐部护理用75%酒精每日消毒2次,直至脱落。皮肤褶皱处保持干燥,出现脓疱疹需就医。接种疫苗需按校正月龄进行。
记录每日体重增长,理想状态为每天增加10-30克。观察呼吸频率、肤色变化,出现呼吸暂停、青紫需紧急处理。定期进行听力筛查、眼底检查。注意肌张力是否异常,警惕脑瘫征兆。使用校正月龄评估大运动发育里程碑。
出院后1周内需首次随访,之后每1-2个月复查。重点监测贫血、胆汁淤积、视网膜病变等早产儿常见并发症。进行生长发育评估、营养指导。神经发育异常者需早期干预。建议建立专属健康档案,持续跟踪至学龄期。
早产儿护理需特别注重环境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对流风。衣物选择纯棉材质,避免化纤织物刺激皮肤。喂养时注意观察有无呛奶、呼吸暂停等情况。每日进行抚触按摩,促进消化和神经发育。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冬季减少外出。家长需学习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发现异常及时联系新生儿科医生。定期进行视力、听力筛查和发育评估,发现问题早期干预。建立规律的喂养和睡眠习惯,记录每日吃奶量、大小便次数,就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