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羊膜囊破裂可能由胎膜早破、感染、外伤、羊水过多、宫颈机能不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卧床休息、抗感染治疗、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终止妊娠等方式处理。
胎膜早破是羊膜囊破裂最常见的原因,可能与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压力升高、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阴道突然流出清亮液体,可伴随宫缩或下腹坠胀感。确诊后需绝对卧床,抬高臀部防止脐带脱垂,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静脉滴注硫酸镁注射液抑制宫缩。孕周不足34周者需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促胎肺成熟。
B族链球菌、支原体等病原体上行感染可导致胎膜脆性增加,与细菌产生的蛋白水解酶破坏胎膜结构有关,常见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异味、发热、母体心率增快。需通过阴道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青霉素钠、阿奇霉素分散片,同时监测胎心及炎症指标。感染控制不佳可能需提前终止妊娠。
腹部撞击、性生活、羊膜腔穿刺等外力作用可直接导致胎膜撕裂,多表现为突发性大量羊水涌出,可能伴随腹痛。需立即评估胎儿状况,超声检查明确羊水量,避免阴道指诊增加感染风险。若无感染征象且孕周大于34周,可观察12-24小时等待自然临产,否则需考虑缩宫素引产。
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畸形等因素引起的羊水过量会增加宫腔压力,导致胎膜薄弱部位破裂。患者常觉子宫张力增高、呼吸困难,超声显示羊水指数超过25厘米。需限制液体摄入,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减少羊水生成,同时排查胎儿食管闭锁等畸形。严重者可行治疗性羊膜腔穿刺放液减压。
宫颈锥切术后或先天性宫颈发育不良者易发生无痛性宫口扩张,导致羊膜囊膨出并破裂。典型表现为妊娠中期无宫缩情况下突然破水,可尝试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抗生素治疗。若孕周小于24周且羊水过少,需告知胎儿存活率极低,建议终止妊娠。
发生羊膜囊破裂后应避免剧烈活动,采取侧卧位减少羊水流失,每日监测体温和阴道分泌物性状。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的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胎膜韧性。妊娠28周后破水者建议住院观察至分娩,期间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评估。无论孕周大小,出现发热、腹痛或羊水浑浊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