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哲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胆囊切除后需要注意饮食调整、伤口护理、药物管理、运动恢复和定期复查等方面。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主要有避免高脂饮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用药、循序渐进恢复活动和定期随访检查。
术后初期应以低脂流质饮食为主,如米汤、藕粉等,逐渐过渡到低脂半流质饮食。2周后可尝试少量低脂固体食物,选择蒸煮等清淡烹饪方式。避免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减少坚果、奶油等富含油脂的摄入。每日少量多餐,每餐控制在七分饱,减轻消化系统负担。可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苹果等,帮助调节肠道功能。
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术后1-2天可擦浴避免伤口沾水。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或发热等感染迹象,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拆线前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咳嗽时用手按压腹部减轻张力。术后1个月内避免游泳、盆浴等可能污染伤口的活动。选择宽松衣物减少对伤口的摩擦刺激。
严格遵医嘱服用利胆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片,帮助胆汁排泄。必要时使用胰酶肠溶胶囊等消化酶制剂改善脂肪消化。禁止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及时复诊。记录用药后身体反应,复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避免同时服用影响胆汁代谢的药物,用药前需咨询医师。
术后1周内以床边活动为主,2周后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1个月内避免提重物、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3个月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恢复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运动时注意循序渐进,出现腹痛、乏力等症状立即停止。术后半年内避免接触性体育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术后1个月需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等评估恢复情况。每3-6个月随访一次,持续观察胆汁代谢状况。出现持续腹泻、脂肪泻等症状需及时就诊排查原因。长期随访关注胆总管代偿性扩张等远期并发症。建立规律复诊计划,配合医生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
胆囊切除术后需要建立长期健康管理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身体恢复。饮食上可逐步尝试少量脂肪食物观察耐受情况,但需控制每日脂肪总量。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AD软胶囊等补充剂。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术后3-6个月消化系统通常能较好适应无胆囊状态。如出现持续右上腹疼痛、黄疸或大便颜色变浅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就医检查排除胆管结石等并发症。术后1年内避免过度劳累和暴饮暴食,给消化系统充分适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