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克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泌尿外科
淡红色尿液可能与血尿有关,通常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肾炎、药物影响或生理性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
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可能导致膀胱炎或尿道炎,引发黏膜充血出血。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尿液可呈淡红色或洗肉水样。确诊需通过尿常规和尿培养,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增加水分摄入帮助冲刷尿道。
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尿路黏膜,导致间歇性血尿。多伴有腰部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B超或CT可明确结石位置。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服用排石颗粒促进排出,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处理。
肾小球肾炎可能导致红细胞渗入尿液,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可能伴随眼睑浮肿、血压升高,尿检可见蛋白尿和管型。需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治疗常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胶囊控制病情进展。
服用利福平胶囊、酚酞片等药物可能导致尿液呈橘红色,易被误认为血尿。这种假性血尿在停药后即可消失,与真性血尿的区别在于尿常规检测无红细胞。用药期间出现尿液变色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方案。
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一过性血尿,与肾脏短暂缺血有关。女性月经期经血混入尿液也会造成假性血尿。这类情况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充分休息或避开经期复查即可恢复正常,无须特殊治疗。
发现淡红色尿液应记录发生频率和伴随症状,避免摄入红色食物干扰判断。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减少高盐高蛋白饮食。建议尽快完成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基础检查,40岁以上人群需排除肿瘤可能。避免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