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疑病症与精神分裂症疑病妄想可从症状特征、思维逻辑及就医行为等方面鉴别。疑病症属于焦虑障碍,表现为对躯体症状的过度担忧;精神分裂症疑病妄想则是精神病性症状,伴随荒谬妄想和现实检验能力丧失。
疑病症患者主诉躯体不适感明显,症状描述具体且常随检查结果反复就医,但症状与客观检查不符。精神分裂症疑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患有严重疾病,妄想内容荒诞,如器官腐烂、内脏消失等,对医学解释完全拒绝接受。
疑病症患者存在过度警觉和灾难化思维,但对疾病认知仍保持现实检验能力。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逻辑混乱,疑病妄想常与其他妄想交织,如被害妄想认为医生隐瞒病情,或坚信症状由外界力量导致。
疑病症伴随显著焦虑情绪,对健康过度关注影响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反应不协调,可能对虚构疾病表现出淡漠,或突然出现与妄想内容不符的情绪爆发。
疑病症患者社会功能相对保留,工作生活虽受影响但仍能维持基本秩序。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精神病性症状导致明显功能退化,可能伴随退缩、怪异行为等阴性症状。
疑病症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可配合帕罗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等抗焦虑药物。精神分裂症需奥氮平片、利培酮口崩片等抗精神病药控制症状,结合心理社会康复训练。
当患者出现无客观依据的顽固性疑病观念时,建议尽早就诊精神科。日常应避免过度网络自查症状,家属需记录症状变化供医生参考。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但精神分裂症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