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感冒后鼻炎可通过鼻腔冲洗、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感冒后鼻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鼻腔黏膜损伤、过敏反应、鼻窦炎等原因引起。
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病原体。鼻腔冲洗能减轻黏膜水肿,缓解鼻塞症状。冲洗时注意水温接近体温,避免用力过猛。儿童需在家长协助下使用儿童专用冲洗器。每日可重复进行1-2次,持续至症状缓解。
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可减轻黏膜炎症。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能短期缓解鼻塞,但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使用前需清洁鼻腔,喷头避免接触鼻黏膜。过敏性鼻炎可配合抗组胺鼻喷雾剂如氮卓斯汀鼻喷雾剂。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可缓解打喷嚏和流涕症状。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片对过敏性鼻炎有效。
细菌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用药期间避免饮酒,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蒸汽吸入可湿润鼻腔,促进分泌物排出。
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
额部热敷有助于缓解鼻窦区胀痛。
低温等离子消融可用于顽固性鼻甲肥大。
治疗期间避免冷空气和粉尘刺激。
慢性肥厚性鼻炎可考虑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鼻中隔偏曲合并通气障碍需行鼻中隔矫正术。
术后需定期换药,避免用力擤鼻。
手术适应证需经耳鼻喉科医生评估。
多数患者术后鼻腔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感冒后鼻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保暖防寒,外出佩戴口罩。保持居室通风,定期更换床单被罩。症状持续超过10天或出现脓性分泌物、头痛发热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长期使用减充血剂,防止药物性鼻炎发生。过敏性鼻炎患者需远离已知过敏原,定期清洗空调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