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三个月宝宝乳糖不耐受可能自行缓解,也可能需要干预。乳糖不耐受通常由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表现为腹泻、腹胀等症状。部分婴儿随着肠道发育会逐渐改善,但严重时需调整喂养方式或使用替代乳品。
部分婴儿的乳糖不耐受属于暂时性生理现象,尤其早产儿或肠道发育不成熟的婴儿。这类情况随着月龄增长、肠道黏膜修复和乳糖酶活性提升,症状可能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母亲需减少高乳糖食物摄入;配方奶喂养可尝试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观察期间若出现体重增长缓慢、脱水等表现需及时就医。
少数婴儿乳糖不耐受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或继发性肠道损伤有关。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终身无法分解乳糖,需长期使用无乳糖饮食。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常伴随轮状病毒感染、过敏性肠炎等疾病,需治疗原发病后症状才能缓解。此类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补充剂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建议家长记录宝宝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哺乳期母亲应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量乳制品摄入。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加重,需就医排除牛奶蛋白过敏、肠道感染等疾病。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乳糖酶滴剂、无乳糖配方奶等干预措施,切勿自行使用止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