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脑膜炎疫苗通常建议接种,可有效预防脑膜炎球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疾病。脑膜炎疫苗的接种必要性主要与流行风险、年龄因素、免疫状态、特殊人群防护、公共卫生需求等因素有关。
脑膜炎球菌在人群密集场所易传播,如学校、军营等。接种疫苗可降低流行期间感染风险,尤其对于未接种过的易感人群。疫苗覆盖的血清型包括A、C、W135、Y等常见致病型别。
2岁以下婴幼儿和青少年是脑膜炎高发人群。我国免疫规划程序推荐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A群流脑多糖疫苗,3岁、6岁加强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非免疫规划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可提供更广谱保护。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脾切除患者、HIV感染者等,接种疫苗后可能无法产生足够抗体。这类人群需结合医生评估决定是否补种,必要时需检测抗体水平并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前往非洲脑膜炎流行区的旅行者、新入伍军人、寄宿学生等应优先接种。部分国家将流脑疫苗列为入境接种要求,旅行前需提前10-14天完成免疫接种。
群体免疫可阻断病原体传播链。当社区接种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能保护未接种人群。疫情期间应急接种可快速控制暴发流行,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
接种疫苗后需观察30分钟有无过敏反应,出现局部红肿可冷敷处理。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若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颈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脑脊液检测。日常注意加强营养和锻炼,提升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