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怎样判断拉肚子

5.26万次浏览

葛伟 副主任医师

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新生儿拉肚子可通过排便次数增加、粪便性状改变、伴随症状等综合判断。新生儿腹泻可能与喂养不当、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过敏反应、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大便稀水样、次数增多、哭闹不安等症状。

1、排便次数增加

新生儿正常排便次数为每天2-5次,母乳喂养可能更频繁。若排便次数突然超过平日两倍以上,如24小时内达8-10次,需警惕腹泻。早产儿或混合喂养儿更易出现排便规律变化。家长需记录每次排便时间及性状,就医时提供详细数据。

2、粪便性状改变

健康新生儿粪便呈黄色糊状,母乳喂养者偏稀。腹泻时粪便可能呈蛋花汤样、水样或带有黏液血丝。轮状病毒感染常导致酸臭味白色稀便,细菌性肠炎可见绿色黏液便。家长需用手机拍摄异常粪便照片供医生参考,避免使用布尿布吸收水分影响判断。

3、伴随症状观察

腹泻常伴随吐奶拒食、哭闹烦躁、体温异常等表现。重度脱水会出现前囟凹陷、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体征。家长需每小时检查纸尿裤重量,4小时无排尿需立即就医。注意记录呕吐物性状及频次,测量腋温每2小时一次。

4、喂养情况分析

配方奶浓度不当、奶具消毒不彻底可能引发腹泻。母乳喂养母亲饮食中高脂肪或致敏食物也可能影响婴儿。建议家长保留24小时饮食记录,包括奶粉品牌、冲调比例、母亲摄入的特殊食物等。乳糖不耐受患儿可尝试无乳糖配方奶。

5、病原体检测

医院可通过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等明确病因。细菌性肠炎可能需要粪便培养,过敏因素需做食物回避试验。家长采集粪便样本时,应取新鲜异常部分放入无菌容器,1小时内送检。病毒性腹泻通常不需抗生素,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家长需保持新生儿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注意观察精神状态,腹泻期间可少量多次喂食口服补液盐。母乳喂养母亲应避免进食生冷油腻食物,配方奶喂养者须严格按比例冲调。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抽搐等症状时须急诊处理,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日常注意奶瓶消毒及手卫生,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有助于预防感染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