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白内障术后眼睛打闪可能与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刺激、人工晶体移位、术后炎症反应或视网膜病变等因素有关。术后出现闪光感需警惕视网膜脱离风险,建议立即就医检查眼底。
玻璃体后脱离是术后常见现象,随着年龄增长或手术刺激,玻璃体与视网膜分离时可拉扯视网膜产生闪光感。多数为良性过程,但可能伴随飞蚊症加重。若闪光频率突然增加或伴随视野缺损,需通过眼底检查排除视网膜裂孔。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及头部突然晃动。
手术操作或人工晶体植入可能间接刺激视网膜周边部,引发短暂光幻觉。这种闪光通常呈点状或片状,持续时间短且无规律性。需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确认视网膜无器质性损伤。术后早期避免揉眼或过度用眼可降低发生概率。
人工晶体位置异常可能压迫睫状体或虹膜组织,通过神经传导产生闪光错觉。可能伴随视力模糊或单眼复视,需通过裂隙灯检查确认晶体襻固定情况。轻度偏位可通过药物稳定,严重移位需手术复位。术后1个月内应避免低头动作。
手术创伤引发的葡萄膜炎可能导致玻璃体混浊,炎症细胞折射光线形成闪光感。常伴随眼红、畏光等症状,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控制。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等可减轻炎症,但需监测眼压变化。
高度近视或糖尿病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视网膜变性或微出血,刺激视细胞异常放电。闪光多呈闪电样且持续存在,需通过荧光血管造影明确病变范围。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预防脱离,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有助于改善微循环。
术后3个月内应定期复查眼底,避免提重物、剧烈咳嗽等增加眼压的行为。保持环境光线柔和,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若闪光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须立即到眼科进行急诊处理。日常可补充叶黄素酯改善视网膜代谢,但不可替代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