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孩积食发烧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积食发烧通常表现为食欲下降、腹胀、发热等症状,建议家长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小孩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过量进食或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导致积食。积食时食物滞留胃肠,发酵产热诱发低热。家长需减少每餐食量,选择米粥、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及高糖零食。可配合顺时针按摩腹部帮助消化,每次按摩5-10分钟。
肠道菌群失衡或胃肠动力不足时,食物消化吸收受阻引发积食发热。患儿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伴随发热。建议家长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同时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症状持续需就医排除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
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等常伴随胃肠功能抑制,导致积食与发热并存。患儿多有咳嗽、流涕症状,体温可达38℃以上。可遵医嘱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缓解症状,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鼓励少量多次饮水。
沙门氏菌等病原体感染可引起发热伴严重积食症状,常见呕吐、黏液便。需就医进行大便检测,确诊后可选用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配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家长应注意餐具消毒,避免生冷食物摄入。
牛奶蛋白或麸质过敏可能导致慢性积食与低热,患儿多有皮疹、排便异常。建议家长记录饮食日记,必要时做过敏原检测。确诊后需严格回避过敏原,可选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急性发作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保持规律喂养节奏,每餐七分饱为宜,餐后适当活动促进消化。发热期间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维持室温22-24℃。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3天未退,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情况,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逐步添加南瓜、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辅食,帮助胃肠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