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出血是什么原因

5.66万次浏览

李辉 主任医师

李辉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肛肠科

胃肠道出血可能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药物损伤等原因引起。胃肠道出血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需根据病因采取抑酸护胃、内镜止血、手术等治疗措施。

1、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侵蚀血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可破坏胃肠黏膜屏障,溃疡面渗血表现为柏油样黑便。确诊需胃镜检查,治疗需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胶体果胶铋胶囊保护黏膜,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根除幽门螺杆菌。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下端静脉丛迂曲扩张,进食粗糙食物易诱发破裂大出血。患者常有肝病史,突发鲜红色呕血伴休克。急诊需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内镜下套扎止血,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3、急性胃黏膜病变

严重创伤、烧伤或大手术后应激反应可引发胃黏膜广泛糜烂出血。表现为呕咖啡样物,胃镜下见弥漫性黏膜充血。治疗需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局部保护,同时纠正休克状态。

4、消化道肿瘤

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组织坏死可侵蚀血管导致慢性渗血。中老年患者出现消瘦伴间断黑便要警惕,肠镜可见菜花样肿物。确诊后需手术切除,晚期可用卡培他滨片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化疗。

5、药物损伤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可能诱发黏膜出血。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停药后出血多可自行停止。必要时可用维生素K1注射液拮抗华法林作用,严重出血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胃肠道出血患者应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出血。出血期间绝对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记录呕血便血量。恢复期定期复查胃镜,按医嘱调整抗凝药物用量,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出现头晕、心悸等休克前兆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