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产后尿道口疼可能与分娩损伤、尿路感染、会阴侧切伤口刺激、阴道炎、尿道黏膜干燥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处理。
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可能造成尿道口周围组织挫伤或微小撕裂,表现为排尿时灼热刺痛。这种情况通常伴随会阴肿胀,可通过温水坐浴缓解,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排尿困难,需排除尿道括约肌损伤可能。
产后抵抗力下降及导尿操作可能引发尿路感染,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除尿道口疼痛外还可出现尿频尿急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同时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
会阴侧切或裂伤缝合后,缝线可能摩擦尿道口引发刺痛感。这种情况在产后1周内较常见,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排便后使用医用碘伏棉球从前往后消毒。若缝线吸收不良导致持续疼痛,需由医生拆除残留线结。
产后恶露改变阴道环境,易诱发细菌性阴道病或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炎症可能波及尿道口。表现为分泌物异常伴尿道灼痛,需通过白带常规检查确诊。可选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真菌感染,或甲硝唑栓剂对抗厌氧菌,治疗期间避免盆浴。
哺乳期雌激素水平降低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干燥脆弱,出现排尿刺痛。建议增加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摄入,局部可使用维生素E软膏滋润。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雌三醇乳膏,但哺乳期用药需严格评估风险。
产后需特别注意会阴部护理,每日用流动温水清洗2次,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及时更换卫生巾。饮食上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有助于增强黏膜修复能力。出现发热、血尿或疼痛加剧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牵拉,如进行凯格尔运动需待疼痛完全缓解后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