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口臭可能由口腔卫生不良、舌苔堆积、龋齿、牙周病、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改善口腔清洁、治疗口腔疾病、调节胃肠功能等方式缓解。
口腔卫生不良是口臭最常见的原因。食物残渣在口腔内滞留,经细菌分解产生挥发性硫化物,导致异味。建议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饭后漱口。若伴有牙龈出血或牙齿敏感,可使用含氟牙膏或抑菌漱口水辅助清洁。
舌背部的舌苔由脱落上皮细胞、食物残渣和细菌组成,厚腻的舌苔会滋生厌氧菌产生臭味。可用软毛牙刷或刮舌器轻刷舌面,从舌根向舌尖方向清洁。长期舌苔厚腻可能提示消化功能异常,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龋齿形成的龋洞易嵌塞食物残渣,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和腐败气体。深龋可能引发牙髓炎,产生脓液导致腐败性口臭。需及时进行龋齿充填治疗,严重者需根管治疗。日常可使用含氟化钠的防龋牙膏,减少糖分摄入。
牙周炎患者牙龈沟内厌氧菌繁殖,分解蛋白质产生硫化氢等臭味物质。伴随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等症状。需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局部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或甲硝唑口颊片控制感染。定期口腔检查可预防病情进展。
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等疾病可能导致胃酸反流至口腔,产生酸臭味。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能引发特殊口臭。建议消化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胃镜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调节胃肠功能。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口臭,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促进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吸烟饮酒会加重口腔异味,建议逐步戒除。若调整生活方式后口臭持续存在,需及时到口腔科或消化内科就诊,排查潜在疾病因素。日常可使用不含酒精的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新,但不宜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