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耻骨疼怎么回事

1.91万次浏览

张向宁 主任医师

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产后耻骨疼痛可能由妊娠期激素变化、胎儿压迫、分娩损伤、骨盆稳定性下降、耻骨联合分离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骨盆带固定、康复训练、手术修复等方式缓解。

1、妊娠期激素变化

孕期松弛素分泌增加会导致韧带松弛,可能引起耻骨区域轻微疼痛。这种情况无须特殊治疗,产后激素水平恢复后症状多可自行缓解。建议避免久站或过度活动,睡眠时用枕头支撑双腿减轻压力。

2、胎儿压迫

随着胎儿体积增大,对骨盆和耻骨联合的机械压力增加,可能造成慢性劳损性疼痛。分娩后随着子宫复旧,压迫解除后疼痛通常逐渐减轻。可尝试侧卧位休息,配合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3、分娩损伤

产程中胎头通过骨盆时可能造成耻骨联合过度牵拉,严重者可发生微纤维撕裂。通常表现为行走、翻身时剧烈疼痛,可能伴随关节弹响。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镇痛。

4、骨盆稳定性下降

产后骨盆肌肉松弛可能导致关节失稳,引发慢性疼痛。可能与腹直肌分离、盆底肌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常伴随腰骶部酸胀。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强化盆底肌,使用医用骨盆矫正带提供外部支撑。

5、耻骨联合分离

严重者可能出现超过10毫米的耻骨联合间隙增宽,属于病理状态。多表现为无法负重行走、下肢活动受限,可通过X线确诊。轻中度分离可采用骨盆束缚带固定,重度分离需考虑耻骨联合内固定术等手术治疗。

产后6周内应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采取侧身起卧姿势减少耻骨压力。疼痛持续加重或影响日常活动时需及时就诊,通过超声或MRI评估损伤程度。恢复期间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水中步行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禁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影响婴儿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