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色菌是怎么引起的

2.58万次浏览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马拉色菌感染主要由皮肤微环境失衡、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遗传易感性、油脂分泌过多、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引起。马拉色菌是一种常驻于人体皮肤表面的条件致病真菌,当皮肤屏障受损或免疫功能异常时可能过度繁殖,导致花斑糠疹、脂溢性皮炎、毛囊炎等疾病。

1、皮肤微环境失衡

皮肤表面pH值升高或湿度增加会破坏正常菌群平衡,为马拉色菌繁殖创造条件。高温潮湿环境、长期穿戴不透气衣物、清洁过度或不足均可改变皮肤微环境。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洗护产品,可选择含酮康唑的采乐洗剂辅助维持菌群平衡。

2、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艾滋病、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疾病状态会削弱皮肤局部免疫力。免疫球蛋白A分泌减少或T细胞功能异常时,马拉色菌可突破皮肤防御机制。此类患者易反复发作脂溢性皮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硝酸咪康唑乳膏控制感染。

3、遗传易感性

部分人群因基因多态性导致角质层结构异常,皮肤屏障功能先天不足。这类体质者皮脂中脂肪酸组成异常,更利于马拉色菌定植。临床表现为家族性花斑糠疹多发,需定期使用二硫化硒洗剂预防,发作时可配合外用环吡酮胺软膏。

4、油脂分泌过多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状态下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中的甘油三酯被马拉色菌分解为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好发于头皮、面部T区的油腻鳞屑是典型表现,建议使用含吡啶硫酮锌的控油洗发水,严重时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5、长期使用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会抑制皮肤共生细菌,破坏微生物群落竞争关系。马拉色菌获得增殖优势后可侵入毛囊引发丘疹脓疱,常见于胸背部。停用相关抗生素后,配合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通常可缓解症状,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加用莫匹罗星软膏。

预防马拉色菌感染需注意避免高温潮湿环境,穿着透气棉质衣物,合理控制洗浴频率与水温。皮脂分泌旺盛者应限制高糖高脂饮食,避免熬夜等加重皮脂分泌的行为。出现持续性红斑、脱屑或毛囊性丘疹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真菌镜检,不可自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婴幼儿患者家长需特别注意保持皮肤褶皱部位干燥,哺乳期母亲乳房周围出现症状时应同步治疗。